在转型过程中,企业家是最关键的角色。在一些典型的成功案例中,企业带头人或许学历不高、对技术本身也没有多少研究。但他们会用人、知道怎样利用技术来实现商业目的。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企业家就是技术和人才的伯乐。事实上,即便来自中西部地区的小型企业,找到了转型所需的技术和人才,但优秀的企业家却十分稀少。
企业转型需要对未来有个清醒的认识。但目前很多人对智能制造和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仍然认识不清,被眼前的困难一叶障目、看不见转型的道路和方向。
我认为,理解工业4.0一定要理解互联网的作用。互联网的本质作用拉近了企业与客户的距离,便于企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此基础上推进定制化生产、避免同质化竞争。这样,既促进了从制造到设计研发和服务的转型,也为智能工厂、数字化设计等技术提供了需求。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推进知识的显性化和数字化。这个角度还可以理解为,并非所有的流程行业都需要推进工业4.0。
除此之外,企业对高新技术的采用,往往是外部力量逼出来的。
例如,自动化水平是被逼出来的。过去中国企业的自动化水平很低,其成因往往是劳动力成本过低导致的,而不是买不到高新技术。现在,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企业的成本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迫使很多企业开始使用机器人,于是形成了机器人的热潮。事实上,只要经济发生逆转,这种转变不难发生。
再如,高质量也常常是被逼出来的。在西方国家,如果发生质量问题,企业承担的直接和间接损失有时是产品价格的上百倍。这时,企业必须追求高质量,否则就难以生存。事实上,很多高新技术都是为了满足高质量的要求产生的。没有对高质量的要求,采用高新技术的必要性就不大,企业创新的热情也就不高。
智能制造和工业4.0所针对的,一般都是高端客户。而高端客户的要求,一定会迫使企业提高自动化水平和质量水平。因此,转型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市场和客户。
结合相关认识,我想对流程制造行业发展智能制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推进知识管理。要重点推进知识的数字化,要通过流程再造和管理变革,用信息系统把人脑中的知识沉淀下来,变成显性化的、可以不断提高的、企业所有的知识。
其次,要成立面向行业的企业转型研究院。集中一批有真才实学和实践经验的专家,帮助企业解决战略和执行之间脱节的问题。
最后,要严抓质量管理。对劣质产品要进行严厉打击,强逼企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为技术进步提供动力。在生产过剩的年代,提高质量标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