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过去几年工程建设带动着工程机械行业飞速发展,由于对工程机械产品排放要求一直比较宽松,使得市场上大量充斥着高排放的产品,已成为我国目前环境的沉重负担。海外发达国家对工程机械产品的节能减排市场准入门槛不断提高,这对我国工程机械产品出口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此外,用户对工程机械能耗指标的关注程度日渐增强,节能成为新产品研发的重要课题。从近几年推出的系列新产品来说,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工程机械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方向。无论是从减轻环境负担,还是打破对外贸易壁垒等方面考虑,节能环保之路都是工程机械发展的主流趋势。
国家一直积极推行绿色制造,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与排放,因此除了在新机上开发节能技术,工程机械再制造也是实现节能环保的另一个主要方向。如今国内工程机械市场保有量已超过600万台,正在进入“后市场”迅猛增长的时期,但是由于流通、交易、评估等诸多因素的不规范,标准不健全,使得二手机市场良莠不齐。在海外二手设备后市场的发展过程中,新设备占10%的利润率,二手设备占15%的利润率,租赁占25%的利润率,配件占25%的利润率,维修服务占59%的利润率。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二手机市场处于逐步开发的阶段,如何通过再制造将现在被当做是鸡肋的后市场变成美味,是值得企业思考的地方。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 ”行动计划,倡导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促进互联网渗透到传统产业的生产制造、销售物流、产品研发各个环节,对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进行重新定义和提升改造。我国是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互联网与工程机械产业融合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工程机械协会在受托编制的《工程机械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现行业、企业管理、销售与服务等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研发应用是行业至2020年需要重点突破的共性基础技术之一”。
未来,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及企业国际化视角的拓展,行业对智能化制造协同集成平台的建设、个性化服务的敏捷反映以及利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促进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需求将更加迫切。可以预见,未来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互联网蓬勃兴起,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深化应用,将成为改造、提升工程机械产业的强大力量。
《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重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根据工信部对智能制造的定义,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模式的总称。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对于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不局限于制造工艺,而是覆盖了市场分析、生产管理、加工和装配、销售、维修、服务,以及再制造的全过程。智能制造带来的产品技术、制造技术与管理技术的进步能使企业具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适应全球市场丰富多样的客户群,实现远程定制、异地设计、就地生产的协同化新型生产模式,使产品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模式、以及企业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均发生根本性变化。
工程机械行业的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的工程机械设备、智能化的制造过程以及智能化的服务。
智能工程机械设备由物理部件、智能部件和联接部件构成,其中智能部件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数据存储装置、控制装置和软件以及内置操作和用户界面等构成,联接部件由接口、有线或无线联接协议等构成。工程机械设备的智能化使信息可以在设备、运行系统、制造商和用户之间联通,并让部分价值和功能脱离设备本身存在。未来的智能工程机械设备将具有监测、控制、优化和自主等四个方面的功能。通过传感器和外部数据源,智能设备能对设备运行状态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监测,并在必要时向用户或相关方发出警告;控制是可以通过设备内置或设备云中的命令和算法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优化是对实时数据或历史记录进行分析,植入算法,从而大幅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自主是在检测、控制和优化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前所未有的自动化。
智能制造过程是指以智能制造系统为核心,以智能工厂为载体,通过在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形成以数据互联互通为特征的制造网络,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管理和优化,涵盖产品工艺设计、工厂规划的数字设计与仿真,底层智能装备、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物流自动化与管理等企业管理系统。
智能服务通过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并上传至企业数据中心,系统软件对设备实时在线监测、控制,并经过数据分析提早进行科学的设备维护。
工程机械行业智能制造体系构建需要从以下方向着手:通过业务数字化为企业经营业务建立数字化模型,按相应的业务规则建立对应的信息系统,来提供智能制造的基础数据平台;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设备和物料的自动识别和通信,建立基于业务需求的业务逻辑机制;基于网络和现场总线的设备互联来实现管理系统与设备的数据通信与状态采集;实时采集工业数据将数据传递给业务系统,业务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处置。